发卡平台大战开启 刷脸支付在抢什么?
继共享单车、网约车、发卡平台之后,新一轮“撒币”大战正在刷脸支付战场上愈演愈烈。近日,支付宝宣布,将今年4月发布的30亿元市场刷脸支付补贴改为“无上限投入”,再次点燃市场热情。巨头们酝酿新一轮支付变革的同时,大手笔推广政策也被下游服务者视为大赚一笔的好机会,而机构在推广过程中如何突破用户习惯、平衡安全与效率,在补贴过后刷脸支付能否带来新的价值,这些问题也值得深思。
不容质疑的是,在高额资金支持下,刷脸支付战场已然硝烟四起,这背后充斥着巨头怎样的野心,在“撒币”大战落幕后,刷脸支付真正的价值几何?
分析人士指出,巨头瞄准的不仅仅是刷脸支付这一新支付方式的工具属性,其背后的会员经济、连接生态带来的增值价值孕育着更大的想象空间。
对于大多数线下商户而言,会员拉新促活、活动促销等经营诉求,往往都需要多步的沟通和操作。在刷脸支付中,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不约而同提出了“刷脸即会员”的解决方案。
支付宝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,刷脸支付设备不仅是支付收银工具,还是商家转型数字化经营(会员管理、运营等)的入口和平台。最终希望商家可以通过这台机具运用到阿里经济体(包括天猫、菜鸟、闲鱼等)的所有能力,以此实现商家从传统商业模式到新零售数字化经营管理的升级。“收银、支付只是初级需求,最终的状态是要将阿里的能力都叠加到蜻蜓上。”
微信支付团队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,微信青蛙刷脸设备重点在于提供“刷脸即会员”解决方案,通过开放支持微信卡包、小程序、互动海报等能力,帮助商家连接微信大生态,让商户在复杂的门店环境中,更好地使用这些经营工具,从而更进一步提升效率与体验。
“国内的第三方支付行业受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大巨头的主导,在两家公司积极推广刷脸支付的背景下,整个行业都会快速跟进,包括上游的设备厂商、下游的收单服务机构及其他同业竞争者。”有券商研报如是分析。
易观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,由于设备价格等原因,目前刷脸支付铺设的场景多集中在大中型商超,在这些场景里二维码会逐渐被淡化,在巨头补贴之下,刷脸支付会更快普及。而银联以及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未来也将很快介入。不过在刷脸支付这一战场,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仍具有先发优势,能够将人与商户所有的消费活动等与支付宝、微信的整个生态相结合,产生依赖性。
一面是刷脸支付市场日渐升温,另一面,用户习惯、安全隐患等也成为巨头刷脸支付推广的阻碍。现在使用刷脸支付的用户多为“80后”、“90后”,但刷脸支付毋庸置疑是大势所趋。从目前来看,刷脸尚处于初级阶段,短时间取代扫码支付的可能性不大,还是作为移动支付的补充手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