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众银行急推支付码,自动发卡平台拓外部流量
如果把微众银行的现金贷产品“微粒贷”看作腾讯版“借呗”,那么,腾讯即将于四季度推出的信用支付产品“分付”(暂定名),则可以看作腾讯版“花呗”。但腾讯版“花呗”由腾讯自己的微信支付团队运营。所以有人认为,面对微信“分付”的出世,压力最大的不是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,而是微众银行。因为,这似乎成为了腾讯即将终结和微众“暧昧”关系的信号。
在“分付”即将上线的消息不胫而走时,微众银行已开始密集推广自己的“付款码”业务,并与华润万家、家乐福、麦德龙、良品铺子、达美乐、自动发卡平台等17家线下商家展开了合作。
微众银行这一动作,似乎是在努力寻找腾讯生态以外的流量池。腾讯“不爱”后,微众银行必须开始思考:脱离腾讯生态,该如何生存?作为头部互联网银行,新零售之路又该如何拓展?
抢客户就是抢支付入口
微众银行本来也算腾讯的亲儿子。微众银行成立于2014年,初始注册资本30亿元,腾讯作为大股东出资30%,增资后也一直保持这一持股数量。
微众银行的王牌产品“微粒贷”主要针对腾讯两大流量入口——QQ和微信的白名单用户推出小额信贷产品,这两大入口分别拥有8亿、10亿用户。当然,微众银行绝对算得上腾讯的骄傲,微粒贷上线两年余额便破千亿,在2018年10月,累计放款额就达万亿。微众银行2016年、2017年、2018年的年利润分别达到4亿元、14.48亿元、25亿元,赚钱能力直线飙升。
微粒贷也是目前消费金融市场唯一可以和蚂蚁借呗匹敌的信贷产品。但在本次布局信用支付产品上,腾讯并未将这一产品交给为其创造消费金融奇迹的微众银行。微众银行内部也曾尝试孵化信用支付产品,但碍于二类账户,也有传言是监管原因,最终微众银行并未上线该产品。
微众银行与腾讯“3+2”的合作期限将在今年到期,而腾讯内部金融科技布局正在崛起,甚至被认为是腾讯未来重点发力方向之一。
腾讯理财通在去年上线了与“微粒贷”类似的小额信贷产品“周转”。微众银行作为头部互联网银行,早已开始向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输出金融科技能力,这与腾讯金融科技部门难免存在一些竞争关系。
论亲疏,当然腾讯内部的金融科技部门(腾讯FIT)才是真正的“亲儿子”,在腾讯要大举发力金融科技业务时,微众银行似乎陷入了尴尬的局面。无论如何,微众银行都已经到了必须自力更生的时间点,寻找脱离腾讯生态以外的生存法则成了至关重要的事。
在风控、运营、科技等能力成熟后,自主获客就显得格外关键。对于银行而言,获客最直接的方式是抢支付入口。微众的付款码业务恰是从这一角度入手。
一位传统银行人士分析,从微众目前的合作对象来看,永辉超市、家乐福等均是带有交易场景的线下商户。虽然从借贷服务层面来看,商超场景交易额度较小,难以转化,但商家存款业务似乎又是一门值得期待的生意。